

11月22日下午,全国职业院校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专家委员秘书长、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袁洪志教授应邀来我校,在M楼会议室作了《打造“两链”、完善体系,扎实推进诊改工作——高等职业院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建立与运行实务》的专题报告,各职能部门主要负责人,各二级学院院领导、办公室主任、学工办主任,校督导以及教务处与督导办全体人员聆听了报告。报告会由校党委书记曹建林主持,报告会结束后黄海燕院长就我校下一阶段工作提出几点要求。
袁洪志教授从“五纵五横一平台”、“基本单元——8字型质量改进螺旋”及“运行流程、联动机制”等方面解读了内部质量保证体系架构,并结合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教学诊改工作的具体实践,重点介绍了学校、专业、课程、教师及学生五个层面的目标与标准、监测与预警、诊断与改进情况,并在线展示了信息化、大数据在诊改工作中的重要意义及实操应用。
曹建林书记表示袁教授五个层面、三个角度的实务操作讲解为我校领导干部和教师上了一堂生动的教育课,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通过内部质量保证体系的建设使学校从管理走向治理的实践,对我校开展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断与改进工作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同时对我校干部管理和现代信息化技术等也提出了新的挑战。
报告结束后,黄海燕院长就下一阶段学校示范创建和诊改工作进行了部署,她说学校从15年到18年都在抓紧示范创建工作,当前更是关键时期,她希望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的诊断与改进工作对我校省示范创建工作有所启发。并提出四点要求:一是统一思想,全员参与。全体教师要充分认识创示范工作和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断与改进工作的协调性和重要性,树立责任意识,积极推进示范创建与教学诊改工作。二是认真研究、加强学习。对照省示范目标任务精心组织学习,并结合今后学校内涵发展的要求深入理解诊改工作的意义。三是强化落实,做出实效。立足示范建设,注重内涵发展,在学校、专业、课程、教师、学生等不同层面建立起完整且相对独立的质量目标与标准、管理制度与规范和诊断改进机制,促进专业、课程、师资和学生质量稳步提升。四是互助协调,加强配合。加快信息化建设工作力度,进一步完善人才培养工作状态数据采集、管理和使用工作,真实反映人才培养工作状态和教育教学质量水平。同时,在示范创建过程中,关注师生成长,让老师和学生都有“获得感”,从而切实提高我校办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